English   日文 歡 迎 小笠原 中文網站
在這網站裡將介紹我的研究活動
access since 2013.3.27


小笠原欣幸 HOMEPAGE
個人資訊


獨家專訪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神預測」台灣選舉背後的科學與田野觀察

我接受台灣網路媒體《報導者》的專訪,討論過去三十年的台灣選舉研究的方法。第一次接受台灣媒體的專訪。感謝《報導者》團隊的精緻編輯工作。 (2024年4月5日)

2024台灣總統大選展望:選前半年盤點柯文哲高人氣的背景因素分析

拙文盤點選前半年的三個陣營的情況,探討柯文哲高人氣的背景因素以及將來面臨的挑戰。全文登載於《鏡週刊》。 (2023年7月19日)

何為「台灣獨立」? 看似熟悉實則模糊的關鍵詞

我向日本讀者解釋「台灣獨立」的涵義。中文版本刊載於《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2023年6月21日)

2024台灣總統大選展望:三位參選人的民調變化與競爭走向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2023年6月5日)

《日本經濟新聞》「臺灣特輯」的問題為何?:報導落入招致當地反彈的陷阱
《nippon.com》(2023年5月29日)

曾經反共的國民黨為何被冠以「親中政黨」之名?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2023年5月22日)

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展望:民進黨搶佔選戰先機,國民黨局勢陷入混沌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2023年4月27日)

美中因素的影響力前所未見:2024年臺灣總統選舉的關注點

這次台灣大選將成為美中激烈角力的舞台。拙文簡短地整理台灣選民的基本結構,美中因素,維持現狀的意思,介紹候選人。 (2023年4月4日)

懷疑美國棄台、對美不信任的「疑美論」蔓延背景

拙文探討在台灣逐漸擴散的「疑美論」,背後因素,並評估對於總統大選的影響。若是「疑美論」更加深入人心,國民黨的勝選機率會提高,而如果「疑美論」能被有效控制的話,則對民進黨有利。中國應該會強化擴散「疑美論」的情報操作,美國勢必會對其擴散有所防備。最後將由台灣的選民來決定。《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2023年3月6日)



蒋介石銅像移除問題
《自由時報》2021年9月12日
中正紀念堂維持巨大銅像以及炫耀的三軍儀隊儀式,留下那個年代的原味,對海外的旅客而言,會提供非常好的民主教育機會。保留最具備象徵性的設施,和拆除各地校園的威權時代的銅像不一定會有矛盾。這點,想提供一個海外的淺見。



李登輝與總統直選:回顧四分之一世紀的成就
演講影片(YouTube 50分鐘)
2021年8月28日 國史館主辦「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化」學術討論會。我透過視訊方式做主題演講。影片在國史館的網站公開。 演講稿在這裡可以下載 (PDF)
(2021年9月2日)




日美中圍繞著臺灣所產生的緊張關係:日美聯合聲明蘊含的意義在於「72年體制的重組轉換」

日美聯合聲明蘊含的意義在於有關台灣的「72年體制」的重組轉換。「21年體制」將演變為「台海軍事警戒狀態持續,尚未升高成戰爭,日美臺緊密地維持與中國的經濟關係」。若日本採取「避免刺激中國」的路線,反而會提高了引發台海戰爭的風險。
(2021年5月18日)



日本學者:東沙群島恐成台灣危機導火線

有關東沙島的拙文刊載於美國《Diplomat》
The Pratas Islands: A New Flashpoin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以及《Newsweek雜誌日文版》
中央社報導〈日本學者:東沙群島恐成台灣危機導火線〉
(2021年2月19日)



   很高興報告大家「我得獎了!」
我獲得了2020年的「亞細亞太平洋賞」的特別賞、「樫山純三賞」的学術書賞。 這兩個都是日本國內有權威的學術獎。 對於拙著《台灣總統選舉》受到評價,感到非常榮幸。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照顧,以後也請多多指教!
得獎演講(YouTube,8分鐘,日語)
(2020年11月17日)


安倍政府與日台關係
簡短的回顧安倍時代的日台交流的發展,指出安倍政府對日台關係的最大的貢獻是簽署日台漁業協議。在維持日中關係的大框架的同時,在涉台問題上所能做的事情,確實難度很高。日台關係進一步發展,民間交流更頻繁是多年來為日台的相互理解而努力的很多日台人士的功勞開花結果。 登載於《自由時報》的〈自由共和國〉。
(2020年9月7日)

李登輝在日本的評價和意識形態結構
在日本對李登輝前總統的關注和評價因人而異。對李的好感度與日本政治的「右派、保守派」和「左派、自由派」的意識形態結構有密切關係。在日本熱心與台灣交流的是保守一派,日本的自由派很少為台灣吶喊,……問題的根源在於日本從意識形態上看台灣。登載於《自由時報》的〈自由共和國〉。
(2020年8月10日)


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成立―台灣生機勃勃的民主主義新篇章
我不贊同「因為罷免成功,所以就是很好的民主主義」的看法。如果一個接一個地進行罷免的話,就成了政治鬥爭,和肯定台灣民主主義背道而馳。假設勉強通過的話,會有很多評論指出罷免投票的正當性問題。可是,這個結果無法挑剔。高雄市民用民主主義的選票方式結束了爭論。 登載於《自由時報》的〈自由共和國〉。
(2020年6月15日)


2020年台灣總統及立委選舉 選前的預測和結果相近
在此向各位報告選前作成的預測與選舉結果之間的差距。
這次蔡英文得票率和立法委員席次的預測幾乎完全相近。
(2020年1月22日)



日學者:蔡英文政績受肯定 但民進黨將面臨考驗
選後第二天發表的評論文。中央社翻譯成中文。(2020年1月12日)
簡短的日文版本登載於《朝日新聞》和《日經新聞》。



解讀台灣九合一選舉(上) (下)
本文原刊於日本PHP出版社的《Voice》雜誌2019年2月号(1月10日出版)。
透過鄭凱榕小姐精緻的翻譯,拙文登載於《思想坦克》。(2019年2月13日)



解讀習近平的對台講話「習五點」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發表了五項概括性的對台政策。這是在鄧小平時代的「吿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本文嘗試對「習五點」或「習五條」做一解讀。(2019年2月4日)



蔡英文政府的兩年半-充斥閉塞感的台灣政治
蔡政府上台後已經過了兩年半。有關蔡政府滿意度的低迷,本文主要集中在蔡政府本身的問題,綠營內部矛盾,以及台灣選民的矛盾上探討。(2018年10月7日)



賴清德接任臺灣行政院長的政治意涵 (nippon.com 日本網)
去年5月蔡政府上台以來擔任行政院長的林全請辭下臺,改由台南市長賴清德接任。本文要探討這次行政院長交接的背景與其政治意涵。(2017年9月15日)


蔡英文政府的一年:满意度低迷,能否逆转 (简体字)
蔡總統的滿意度在其政權1週年之際呈現出嚴峻的局面。本文分析蔡政府的改革志向和惰性並存的矛盾特質,也指出蔡政府能否逆轉這幾個月最為關鍵。(2017年7月21日)


膠著狀態下的兩岸關係和川普上台:從日本的觀點論蔡政府
兩岸關係已經陷入了膠著狀態。美國川普當選總統,中美關係的未來變得不透明。台灣正在風暴中謹慎地向前行走。(2017年3月31日)


台灣限制日本食品進口,日方欲速則不達 (新頭殼 newtalk 2016年12月23日)


回顧馬政府執政八年:從滿意度的變化及兩岸關係的視角出發
     馬政府在哪裡以及如何跌倒? 本文嘗試解釋兩岸關係如何導致了
     馬總統滿意度的低迷以及國民黨的窘境。(2016年8月18日) (简体字)


「沖之鳥島」事件 日台關係激烈震盪 (新頭殼 newtalk 2016年5月7日)

2016年台灣總統、立法委員選舉分析   (简体字) (2016年3月17日)
       本文是我在2016年2月5日日本台灣學會研討會中所做報告基礎上修改而翻譯成中文。
       也是3月8日我在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的研討會上報告的版本。

       這篇論文刊載於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的《台灣研究》 (2016年8月)

我想報告大家 這次總統及立委選舉的我的預估和結果 (2016.1.31)

  • 1月12日我在小笠原日文網站發表總統候選人得票率預估:
    我的預估:蔡56% 朱32% 宋12%
    開票結果:蔡56% 朱31% 宋13%

    我製造每個縣市的得票率預估表。從結果來看,我預估的蔡英文得票率在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等縣市差不多,反而東部離島差比較大。 請參照 總統選舉縣市得票率預估表

  • 1月13日我在小笠原日文網站發表立委席數預估:
    預估:民進黨68 國民黨35 親民黨4 其他6
    結果:民進黨68 國民黨35 親民黨3 其他7

    坦率說個別選區的當選人預估失誤不少,一增一減全部加起來剛好預估和結果一致。另外,我比較重視的是區域選區的政黨得票率(這不是不分區的政黨票),因為要算這個,需要了解73選區的全候選人的動向。這個部分我預估民進黨得票率為44.77%,其結果是45.08%。但是,我高估國民黨。在不分區方面我低估民進黨,但是國民黨以及其他小黨還好。 請參照我作的 三張票的動向預估表 我手寫結果數字。 這個預估作業的結果讓我非常高興。很多朋友幫助我收集選舉資料和資訊。對此我由衷感謝,也希望以後也多多請教。 謝謝 姚立明大師的鼓勵。 謝謝 張瑞昌先生的鼓勵

  • 其他選舉資料(日文)
    2016年台湾総統選挙の見通し(4) UP (2016.1.13)
    立法委員選挙の 全73選挙区情勢 UP (2016.1.12)

    論文/評論文章下載區

自 我 介 紹
  • 本人是東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小笠原欣幸。研究專長為台灣政治、台灣的選舉、地方政治、兩岸關係。曾在日本發表〈陳水扁的政權運作〉、〈2008年台灣總統選舉分析〉、〈中國對台政策的發展:從江澤民到胡錦濤〉等日文學術論文,並經常向日本媒體與學者專家解說台灣政治。
  • 過去的研究主題是英國政治,碩士博士班時期研究英國政治思想史、後博士班時期研究當代英國政治,也出版了兩本研究專書。後來發現自己對歐美國家的政治有一些了解,但對東亞近鄰國家的政治缺乏相關的知識,所以選擇當時正在進行民主化的台灣政治為新的研究主題,並開始學中文。這是35歲時所下的決心。
  • 1994年第一次到台灣,於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擔任客座研究員並在國語日報學習中文,在台北住了一年,這就是我的台灣經驗的開始。當時剛好遇到陳水扁當選市長的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
  • 1999年又有機會到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擔任一年的客座研究員,並因為這個機會而能徹底觀察陳水扁首次當選總統的2000年總統選舉,那次也可以說是選戰過程最激烈的總統選舉。
  • 之後每年會固定訪問台灣幾次,結識了許多台灣朋友,也見過許多朝野政治人物,包括馬英九總統、蔡英文主席 、宋楚瑜主席。另外我也長期關注雲林縣的地方政治,常常訪問雲林縣各鄉鎮,現在非常喜愛雲林縣。
  • 台灣雖然是一個小島,但其政治結構很複雜,選民也非常聰明,能夠進行獨特且精明的計算決定其投票行為。資訊也非常發達,一旦發生事件,全國幾乎在第一時間都會知道,可是耳語卻仍然很有影響力,也有濃厚的鄉土意識。越深入研究,就越體會到台灣政治是個很難掌握的研究題目。
  • 2019年終於能出版《台灣總統選舉》,這本書是我研究台灣政治25年的成果。意外得獲得了2020年的「亞細亞太平洋賞」的特別賞、「樫山純三賞」的学術書賞。

個 人 資 訊
小笠原欣幸 HOMEPAGE


【首頁】    【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