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領導人會面 評論:
  習近平應該與蔡英文舉行會面

小笠原 欣幸



  馬習兩岸領導人會面已過去數日,其來龍去脈也逐漸清晰起來。 馬英九事先準備的演講稿中,在“九二共識”的部分,關於“一個中國”的內容寫入了“各自表述”。
  然而,在會面中,由於先發言的習近平避開了刺激台灣的詞句,馬根據當場的判斷,便沒有說出北京不喜歡的“各表”,而只說與北京作相同解釋。結果,國際媒體基於兩人在鏡頭前的開場白,便報道成“兩岸確認一個中國”。
  在國際上,“一個中國”通常意味著北京的主張,而反映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各表”則較容易被忽視。馬總統雖然在後來的非公開會面中的確提到“各表”,但是這太晚了。
  日本的大多數台灣研究專家看到馬習會將舉行的新聞時,應該都感到擔憂。因為權力基礎穩固的習和國民黨陷入空前危機狀況中,且任期即將結束的馬舉行會面恐怕會陷台灣于不利境地。結果是,習一方面賣一個人情給馬,順便不讓他突出台灣的主張,另一方面巧妙地表演出一個成功的會面,顯示習很善於運用策略。
  但是,這同時也是兩岸實力懸殊的問題。去年百餘艘大陸漁船在金門海域連續停留三天捕魚,但是台灣的海巡署沒有動作,也不敢動作。同樣對於掠過台灣空域的中國軍機也很傷腦筋。台灣一直面臨著對岸壓力,討價還價的籌碼也不多。台灣的總統要和中國的領導人見面卻要扮演對等的角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兩岸關係已經從國共內戰的延長賽演變為強迫統一的中國遭遇價值觀多元化的台灣社會的一個新的賽局。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之間是否確認“一個中國”來決定兩岸關係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式。
 這次的會面雖然是“歷史性”的,但屬於過去兩岸關係發展的結果,如果要說這是“後冷戰時代東亞新的歷史時刻”,也有點誇大了。
  所以該怎麼辦呢。中國共產黨過去一直只將國民黨視為“對手”,這只會讓台灣民意的一半對中國更加不信任而已。對於中國來說,不應該去威脅如果不聽我的話便“地動山搖”,而是應該不設定前提條件,與代表著另一半台灣民意的蔡英文舉行會面。兩岸和解只有習近平和蔡英文舉行會面才能算是真正的開始。
  雖然有很多解釋認為馬習會的目的是為了影響台灣選舉,但是這種影響即使有也是有限的。筆者在馬習會前後幾天,曾走訪國民兩黨激烈競爭的中部選區。當地民眾顯得很冷靜,雖然歡迎兩岸對話本身,但對馬習會卻沒有太多的關心。無論是哪個選區選民最關心的是與生活相關的民生議題。當然,這並不是說選民對台灣的未來走向不關心。   與國際媒體的激動相對照,台灣民眾之所以比較冷靜是因為本來就知道馬習會不會達成任何協定,而且如果自己覺得“馬習會對台灣好/不好”透過投票來表示即可,這種民主主義的觀念深入人心。
  明年1月16日的選舉將怎樣反映台灣的民意呢。海外學者也拭目以待。 (2015年11月19日)

日文版本 「習近平應該與蔡英文舉行會面」 登載於 《產經新聞》 2015日11月20日
http://www.tufs.ac.jp/ts/personal/ogasawara/analysis/MaXimeetingsankeicomment.html



     小笠原中文網站

OGASAWARA HOMEPAGE